(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 夏胜为)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跨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境内山丘、平原、湖泊镶嵌交错,自然生态景观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有着丰富的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22年3月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江淮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各类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不断恢复。”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席峰介绍,目前,我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登记名录达1300余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达5481份;中国特有的“活化石”扬子鳄野外稳定种群数量已超过1000条,长江生态的“晴雨表”长江江豚在安徽段种群数量增长明显;东方白鹳、黄嘴白鹭等众多“鸟中国宝”从“初现”到“频现”安徽,“用翅膀投下了生态赞成票”。
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湿地保护等情况。据悉,2022年,我省扩大湿地保护网络,新设立了芜湖外龙窝湖、安庆新洲、涡阳包河等3处省级湿地自然公园,发布了第二批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修复恢复湿地面积6.5万亩,湿地综合效益逐步显现。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修复废弃矿山2980个、治理率84.2%。
据了解,我省将谋划编制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提质增色。
责任编辑:王振华